中国19城入围GDP“万亿俱乐部”,入围竞争力就必强吗?
GDP达到1万亿元,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指标。中国GDP突破万亿的城市,其真正的竞争力如何,哪些城市正在崛起?除了GDP,我们还应该关注些什么?今天小编来为您梳理。
中国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虽对GDP的考核趋于淡化,但这个指标仍很关键。21世纪经济研究院通过对2017年中国城市GDP总量进行计算,发现在2016年“万亿GDP俱乐部”12名成员的基础上,长沙和无锡成为新晋者。
专家预测,2018、2019年左右,佛山、宁波等五座城市有望加入“万亿GDP俱乐部”。同时,随着广州和深圳GDP双双破两万亿,中国已经有4座城市GDP迈上一个更高台阶。
一、19城入围“万亿俱乐部”
中国主要城市可划分为三个档次,即GDP两万亿城市、GDP万亿城市和GDP准万亿城市。
此前,中国GDP达到两万亿的城市仅上海和北京。随着2017年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,广州市和深圳市双双新晋“两万亿俱乐部”。
按照目前的增速,天津、重庆有望在2018年末前GDP达到两万亿,苏州市则有望在2019年末成为中国第7个GDP两万亿城市。
截至2017年末,国内“GDP万亿俱乐部”成员已扩大至14座城市。此外,还有5座城市被列为“观察者”名单,这意味着这些城市的GDP有望在两年内突破万亿元。
从所属省份看
19座“GDP万亿俱乐部”及准万亿城市中,广东省有三城上榜,即GDP破两万亿的广州、深圳,以及准万亿城市佛山。浙江省有杭州、宁波入围。江苏省进入榜单的包括南京、苏州、无锡。辽宁省的大连、沈阳有望在两年内实现GDP万亿突破。
从所属区域看
GDP万亿以上及准万亿城市,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,尤其是以珠三角和长三角为主,西部地区仅成都和重庆两地上榜。这一现象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相关,从沿海地区到内陆地区,城市发展水平呈梯度状态。
在中东部地区,GDP突破万亿的城市,不再局限于一线城市,无锡、青岛、长沙等二线城市,其经济总量也在近两年先后突破万亿元。这不仅表明了这些城市有着超强的经济活力,也说明中东部地区的经济,正在由“一城独大”局面,逐步到“多点多极”整体强大的方向发展。
西部地区成都和重庆GDP突破万亿的时间较早,西部地区的整体经济活跃度仍有待加强。
二、哪些城市新星在崛起
在19座城市中,北上广深不用说,天津、重庆、苏州、成都、武汉、杭州的发展阶段基本进入工业化中后期,经济结构大多数实现了较好的转型。
而南京、青岛、长沙、无锡、佛山、宁波、大连、郑州、沈阳9座城市,无论是经济总量、人口数量等都处于第二梯队,在大多数城市尚处于经济转型的过程中,这些城市的发展方式更具借鉴意义。
无锡
无锡市是全国第13座GDP突破万亿的城市。无锡市GDP在近20年内,经历了年均GDP10%的高速增长后,2012年左右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滞涨。随着无锡市的GDP破万亿,或意味着这座县域经济发达的东部二线城市,已经完成了经济的转型升级。
佛山、宁波
在当前的发展阶段,工业仍然是上述大部分城市的发展支撑,这些城市的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40%-50%之间。其中最高的是佛山,2016年其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53%。
这表明佛山是一座偏重实体经济的城市,从中国城市的发展规律看,重视工业、重视实体经济的城市,往往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。需要注意的是,尽管目前佛山的部分经济指标较有竞争力,但其高校数量仅有3所,在19座城市中排名靠后。
与佛山一样,宁波市在高校数量上亦偏少。作为制造业城市,自身基础人才的供给与储备不足,或将影响到佛山和宁波这两座城市后续的发展动力。
大连、沈阳
在东北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“阵痛期”的背景下,大连和沈阳有望在最近两年内GDP突破万亿。这两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式,能否成为东北经济复苏的样本,值得关注。
总体而言,上述位于新一线和二线行列的9座城市,由于其经济发展的方式、产业发展阶段、人口规模等,与大部分中小型城市接近,因此,在经济转型过程中,将是其余城市可借鉴和参考的最佳样本。
三、除了GDP,还应关注什么
虽然GDP达到万亿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经济活跃度相对较高,但经济发展水平真的是GDP一个指标就能全面反映的吗?我们以苏州为例为您解读。
近日,苏州发布了《2017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,公报显示,初步核算,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00亿元。而在2016年,苏州的GDP就高达15400亿元,位列江苏城市第一。
从GDP来看,苏州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排在全国前列,在很多方面已经具备一线城市的实力。但现实是,苏州还缺少与准一线城市相匹配的强大影响力。那么,问题出在哪里?
苏州内部经济整合性较差
苏州并不是一座传统意义上的城市,它更像由一个主城区和几个下辖城市组成的一个比较松散的城市群。其四个下辖市张家港、常熟、昆山、太仓都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,但它们与苏州主城区的经济整合程度却不高。
此外,相比于主城区,这些下辖城市与上海、南京等周边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。
这种较低的经济整合程度,让苏州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难以拿出一张统一的经济名片。
难摆脱“大上海”
苏州距离上海只有84公里,高铁车程只有半个小时。与一线城市上海在地理上的接近,让苏州享受到了很多的“外溢作用”。但与此同时,却也让苏州很难摆脱“大上海”的阴影。
事实上,很多企业都选择将总部设在上海,而把厂房设在苏州。这样,这些企业虽然在苏州产生了大量的产值,但这至多只能算是企业“身体”运作的后果,而企业的“大脑”依然在上海。
体现在产业结构上也是如此。与第三产业比重均超过50%的杭州和南京相比,苏州仅为47.2%,过于依赖第二产业。其知名的新加坡工业园区承载的也是第二产业。现在是经济转型期,长三角大量的制造业未来会向中西部转移,那里有更低廉的物价以及人力成本,因此,苏州正在丧失其优势。
这从苏州与杭州、南京的经济增长潜力也可找到端倪。2016年,苏州GDP总量虽排全国第七,但7.5%的增长率落后于杭州的10%,也落后于8%的南京,全国范围内只能算中等。
苏州缺乏机场等基础设施
城市的影响力,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与外界的经济联系状况,体现联系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交通状况。
目前,全国很多城市为了发展交通,都修了机场。而作为经济强市的苏州,则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机场。
在品牌营销的时代,宣传需要的是无孔不入,苏州在全国交通版图上的劣势,也让其丧失了很多宣传机会。
在种种因素之下,即使苏州能有更高的GDP,其在经济上的话语权也很难提升。不过,城市存在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要让生活更美好,如果一座城市能让人感到幸福、感到满足,这也够了。
(文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、新京报。图片来自网络)
对接洽谈
经贸商机
2、德国葡萄酒生产企业寻找中国经销商,英国童装零售分销商寻找合作伙伴
4、葡萄牙酒类生产企业寻找合作伙伴,波兰鱼类加工企业寻找进口商
实操资讯